橡膠(Rubber)的介紹  (配合高中地理第四冊第一章東南亞)

1.橡膠樹只要一受傷就會流出乳汁保護橡膠樹的傷口

橡膠樹的樹皮中,有大量能夠產生膠乳的乳管,當乳管被割斷,膠乳就會溢流出來,剛開始流得快,濃度大,但慢慢流速會減緩,濃度也隨之下降。最後,在切口的膠乳,會因為細菌、水分蒸發,以及膠乳中凝固物質起作用,而逐漸凝結成薄紙般的乾膠片,乳管切口就此封閉,停止排膠。

 

2.橡膠的發現與應用

橡膠存在於從橡膠樹的樹皮中流出來的白色樹汁中。印地安人用刀砍到野生橡膠樹的樹幹,結果從樹幹的刀傷口竟然流出了白色的乳液,印地安人就這樣發現了橡膠,於是把這種乳液叫做「樹的眼淚」,並利用它來製作膠鞋,以防被蚊蟲叮咬。

 

把橡膠樹的樹汁曬乾,就可得到橡膠。不過這種天然橡膠有一些致命的弱點:遇熱變軟,容易發黏;遇冷又變硬,彈性變差。這些問題一直到 1844 年美國人固特異(C. Goodyear,固特異輪胎公司創辦人)發明橡膠硫化的技術後,才得以徹底解決。

 

天然橡膠的主要成份為異戊二烯 (isoprene),其具有優秀的彈性、張力等物理特性,為人造橡膠所不能代替。

    廣泛使用於:輪胎,防震,輸送皮帶,製鞋業,乳膠應用。

    反彈性好,耐磨性佳,耐彎曲龜裂佳,耐刺穿性好,耐低溫性好。

    止滑性,撕力,拉力較好。

    適用溫度範圍: -50°C / -70°C +120°C

    缺點是耐油性,耐臭氧性差,有老化現象。

 

3.橡膠的採集

天然橡膠主要是從橡膠樹採集製成,而橡膠樹又以 Hevea 橡膠樹 (巴西橡膠樹)為主。採集時以刀割破樹皮,收集其流出的白色乳汁(橡漿)。

一般而言,橡膠汁液的黏稠度在攝氏溫度25度左右時為最低,意味著此時的橡膠汁液比較趨近於流質;溫度過低時,橡膠汁液中分子間的凝聚力加強,反而會導致膠液的流量變慢,無法順利流出植物體外。在溫度過高時取膠,膠液中的水分蒸發過快,將導致新取下來的膠液一下子就變乾、硬化。因此最適合取膠(割膠)的時間是在黎明時分左右,因為那時的氣溫比較接近於適宜採膠的攝氏25度,那時的膠液流出的速度會比其他時段膠液流出的速度為快。

 

4.橡膠園的初步加工

各處收集的橡漿經匯集於橡膠農園後,經過濾、濃縮的初步製程,即為製造橡膠液的原料。之後再經過濾、消泡、凝固、煙薰、風乾等等製程,就形成而「生橡膠」。

 

5.橡膠產地

A.主要分佈在北緯15-24度之間,以亞洲地區產量最多、品質最佳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B.泰國、印尼、越南和馬來西亞四個國家的橡膠總生產量約占全世界的70%

C.2006年主要產地的產量(千噸)

全球:9188

W1.泰國 2967.5  (佔全球比例32.3%)  

W2.印尼2515.1  (佔全球比例27.4%)
W3.
印度 853.1   (佔全球比例9.3%)

4.越南 560    (佔全球比例6.1%)

5.中國 483    (佔全球比例5.3%)

6.馬來西亞 268.4 (佔全球比例2.9%)

 

6.橡膠市場的波動原因:

A.因為全世界橡膠總需求量的7~8成是用在製造汽車的輪胎,所以汽車製造業的景氣直接影響著橡膠的需求動向

    B.原油價格:因為天然橡膠的競爭商品合成橡膠的原料是石油,所以從長期來看,原油行情的變動對天然橡膠的供求也有影響。

C.橡膠的生產量也有季節性變動,也就是在落葉期減產,在進入雨季後增產。

 

7.橡膠採集與橡膠林的影片



 

8.橡膠外一章(橡膠樹是怎麼從美洲擴散到亞洲的呢?原來又是英國人搞的鬼!)

 

這是一本書的介紹,感覺挺有趣的,期待他的中文版趕快出來吧!

【書評】世界盡頭的偷盜:橡膠、權力和帝國的種子The Thief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: Rubber,Power,and the Seeds of Empire

一八九六年,和英國倫敦皇家植物丘園訂契約的一個無師自通橡膠採集者威克漢(Henry Wickham),由巴西的山塔倫地方蒐集了七萬顆極易毀壞的Hevea種 橡膠樹種子。威克漢把這些種子送上一艘蒸氣快船,運到倫敦的丘園。這些種子立即在丘園發芽後,送到了英國的殖民地印度。這一次移植的結果,打破了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橡膠壟斷,並且主宰整個的橡膠市場,一直到日本二次世界大戰掌握橡膠種植區,以及後來人造合成橡膠的發明,才中止了這種市場主宰。有人將此稱為「生物海盜」的開頭作為。

書評節錄自:http://highscope.ch.ntu.edu.tw/?p=643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engh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